汶水西流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我的家乡就在水边,在鲁中山区的一条小河之畔。那条小河,当地人称泮河,是大汶河的一条分支。说到大汶河,你也许不会生疏,它是黄河下游最后一条大支流。最好是秋天,如果有机会站立泰山之巅,极目远眺,你会看到:北边,白云之间黄河自天外飘然而至;南边,秋阳之下,汶水如绢如练,缓缓西去。正如清代散文家姚鼐《登泰山记》中写的,“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……”
纵观九州,黄河西来,大江东去,唯有汶水东源西流别具一格。
关于古老的汶水,从古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诗篇。唐代诗人李白思念杜甫时曾慨叹,“思君若汶水,浩荡寄南征”。北宋思想家石介就出生在汶河岸边,他曾介绍,“吾家徂徕下,汶水有清响”。“九峰南望碧嵯峨,汶水平添一丈波”“汶水河边沙雪白,沙水连天天一色”等,讴歌汶水的诗句不胜枚举。不仅如此,这片古老的土地还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。远古时期,汶水之滨,东夷先民刀耕火种打鱼围猎,制造精美石器,发明烧陶雕塑。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就分布在周围。古往今来,无数古圣先贤和仁人志士都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深沉的足迹。
家乡的小河虽不宽,却非常美丽。儿时,和一群小伙伴整天在河边玩耍。夏季,杨柳成荫芳草萋萋,鸟儿飞来飞去,树上知了吱吱的欢叫声此起彼伏。放学后,我们早把家长的叮咛丢到脑后,急匆匆地赶到河边,一个猛子扎进河里,嬉笑打闹,一玩儿就是一下午。河水不是很大,但清澈见底,成群的小鱼儿游来游去。河中央浮出水面的小沙洲又白又净,用手挖个坑,泉出水来,稍等一下,就可喝,甘甜解渴。长大之后,这美好的情景时常出现在梦境里。
但有段时间,家乡美丽的河流改变了模样:河沙采挖无度,湿地干涸荒芜,污水浊浆任意排泄。树木枯萎,草蒿不生,水禽无踪,鱼虾灭迹……村里的老人都说:“这真是造孽呀!”那时年幼的儿子陪我回家看他爷爷奶奶,走到村边小河,就喊:“真臭,真臭!以后再也不回来了!”汶河两岸的父老乡亲才是最大的受害者,河里的水不敢浇地,井里的水不敢饮用……
忽如一夜春风来,人们终于幡然醒悟了,这几年,经过整治修复,尤其是河长制与环保督察的落地生根,如今古老多难的大汶河渐渐恢复了原有的美貌和生机!听老家的侄子说,家乡的泮河,水又清了,草又绿了,鸟儿、鱼儿又回来了……
前不久,我专程回了一趟老家,沿着小河堤岸走了很久,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安然落地。近日,和妻子商量,退休后可以回老家住住,到时,把小孙子也带上。(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纪委 丁绪柱)